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馬寶濤
大眾網記者 封富璘 東營報道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激發勞模工匠資源優勢,立足數智化時代對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新要求,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加快創建“勞模之城”,助推東營制造強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4月22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勞模工匠東營行暨高技能人才合作交流大會在東營舉行。
大會以“聚力創新 數智賦能”為主題,分別就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勞模工匠合作交流、“勞模之城”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分享研討,通過高層研討、基層實踐、人才對接,推動勞模工匠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院校,匯聚勞模工匠資源優勢,共同打造黃河流域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與會領導和嘉賓代表共同啟動東營市“勞模之城”建設。10名東營的勞模工匠現場向全國勞模、大國工匠代表拜師學藝;10家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團隊與10家國家級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簽約,開展長期技術合作;聘任20名國家級勞模工匠為東營職業學院、東營市技師學院特聘教授;聘任30名國家級勞模工匠為東營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特聘顧問;揭牌成立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新時代產業工人教育研究中心東營調研基地;簽署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新時代產業工人教育研究中心勞模工匠專家服務團、東營調研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為東營產改注入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撐。作為推進產改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新時代產業工人教育研究中心課題組發布了《勞模工匠(產業工人)貢獻力指數研究報告》。
大會還在各縣區、開發區和職業院校開展分會場活動,根據各自的產業特點和實際情況,邀請行業內的勞模工匠嘉賓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院校,把現場觀摩、研討交流等活動直接安排到企業生產一線、項目建設工地,搭建起與專家人才“業務對業務”的交流平臺,實現與會勞模工匠一對一實質性合作。
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馬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