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論 ① | 大河奔涌,東營澎湃

2023-04-18 10:08:31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趙南洋

  東營墾利,大河浩蕩。

  發源于青藏高原,橫貫九個省區,黃河一路沖關奪隘、奔騰萬里,在此匯入茫茫大海。

  2021年10月20日到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入?凇綎|省東營市,親自考察了解黃河三角洲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黃河,世界第五大河、中國第二長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滋潤了無數華夏兒女,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IP。

  但歷史上的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患頻繁”,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民間常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生態脆弱成了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

  尤其是屬于退海之地的黃河三角洲,自然生態環境先天不足,加之受黃河入海水沙通量變化等因素影響,其生態系統更為脆弱。

馬仁亮/攝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對于黃河流域來說,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首先是生態保護的高質量發展。生態宜居,人才才會集聚,產業才能興旺,進而推動共同富裕、全面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黃河入?诔鞘,東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但同時也肩負著探索綠色生態保護治理模式的重大歷史使命。

  2020年底,東營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高標準編制了《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以《規劃》為綱,系統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在東營落地生根。

  《規劃》實施兩年多來,東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連續兩年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居全省首位,榮膺生態中國濕地保護示范獎,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經過全市上下奮戰,黃河三角洲累計恢復濕地233平方公里,退耕還濕、退養還灘48.57平方公里。昔日“退海之地”,如今水清岸綠、濕地如畫;昔日鹽堿之地,如今正變為“沃野糧倉”。

馬仁亮/攝

  “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鄙鷳B環境大改善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境內一級保護鳥類由2013年的12種增加到現在的24種,全部鳥類由建區之初的187種增至現在的371種,38種鳥類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1%,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國丹頂鶴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如今的黃河三角洲,成了遠近聞名的“鳥類國際機場”——全球9條鳥類遷徙線路中有2條經過此地,每年有600多萬只鳥在保護區內遷徙、越冬和繁殖。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大屏幕上,黃河口“水與魚”的變化曲線折射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近年來,黃河口水質明顯改善并穩定在Ⅱ類;與此同時,魚卵仔稚魚密度從每立方米3.8個增加到了10.8個。

馬仁亮/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受益新發展理念的東營市,生態改善只是看得見的欣喜,發展思路的升級則是最深刻的改變。

  作為因油而興的傳統資源型城市,目前的東營正在用綠色低碳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底色,全力將綠色循環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打造成城市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威聯200萬噸/年PX項目投產,向上整合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向下推進PTA、PET等產業鏈項目;創新油地共建共享治理機制,與勝利油田合作共建區域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全國最大的百萬噸級CCUS全鏈條示范基地;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進碳材料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統籌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東營交出了漂亮的答卷。2022年,東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0.74億元,同比增長4.3%,分別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全省0.4個百分點,在全省GDP排名首次躋身前十,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其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全年“四新”經濟增加值74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占GDP比重達到20.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端化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8%。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曾經的黃河,百折千回、肆虐泛濫;如今的東營,生態蝶變、歲歲安瀾。大河奔涌,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路上,東營已然奏響新時代的澎湃樂章。ㄚw南洋)

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鮑梓欣

相關新聞
欧美18videosex性欧美以前丨欧美xxxx丰满熟妇综合自拍区丨东京热久久无码DVD一二三区丨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