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馬寶濤
大眾網記者 趙靜 東營報道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黃河從高山云巔發源,波濤滾滾九曲連環,浩浩蕩蕩驚濤澎湃,伸出千萬條臂膀,哺育無數華夏兒女,涓涓細流匯聚,一路奔騰入海。
封富璘/攝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提出后,作為黃河入?诔鞘,東營市堅決扛牢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的重大責任,逐步提升黃河三角洲的“顏值”和“氣質”。近年來,東營市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不斷擦亮城市生態底色,多措并舉強化力度、把鹽堿灘變成濕地之城,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態畫卷在黃河入?谛煨煺归_。
蘇志浩/攝
扛牢責任擔當,繪就宏偉藍圖
東營市委、市政府牢記殷殷囑托,一張藍圖繪到底。
2019年以來,東營市牢牢扛起責任擔當,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進行集中辦公;編制實施了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規劃、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項規劃,開創了全國自然保護區詳規編制先河;科學謀劃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和落實舉措,全力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在東營落地生根。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真抓實干、事爭一流,奮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2022年11月14日下午,東營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東營市新舊動能辦副主任張月銳說:“東營市開展《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主要體現出‘啟動早、站位高、謀劃實、抓得緊、效果好’等5個特點! 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提出了“一園兩帶多廊道”的生態保護空間布局,拉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主動肩負起重大歷史使命,繪就一張宏偉藍圖。
圖片來源:東營市觀鳥協會
科研持續接力,打造鳥兒天堂
千姿百態的鳥類精靈,在東營繁衍生息,越來越多的候鳥變“留鳥”。這里水清岸綠、群鳥翔集,風景如畫,是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上空,每年都能看到數百萬只鳥遷徙的身影,它們行至此處歇腳覓食、恣意翱翔。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共有野生動物1632種,其中鳥類37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5種。這里儼然成為了鳥兒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經這里遷徙過往的鳥類達到數百萬只,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國際機場”。
在去年召開的東營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利津河務局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齊魯工匠李敬文表示:“惟有在黃河治理實踐中,研究好科學規律、掌握好科學技術、運用好科學手段,才能真正做到不斷提升沿黃科技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睎|營凝聚科研合力、強化科技支撐、著力創新發展,科研攻關持續發力。
東營市深入調研分析黃河三角洲生態特征、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等因素,聚焦構筑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空間、新格局、新優勢,研究提出符合黃河三角洲保護和發展實際的思路舉措。同時,為強化規劃支撐,在市級層面先期編制了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等9個領域的專項規劃,謀劃論證了一批高質量項目,形成總分結合的“1+9”規劃體系,確保了《規劃》內容堅實、框架科學,實現前瞻性、引領性、可操作性的相統一。
加強法制保障,護航綠水青山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護佑黃河安瀾,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用系統嚴密的法律、制度和標準為綠水青山保駕護航。
4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2022年1月1日起,《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正式實施。作為全國首個市域地方生態保護和修復立法,《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東營市生態立法工作邁上了新臺階,依法保護工作進入了新階段,為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東營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軌道,為未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渡綎|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東營市濕地保護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規陸續出臺,生態保護修復被納入法治軌道。
蘇志浩/攝
2020年以來,為切實擔當起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責任,《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和9個專項規劃應運而生,這其中就包括濕地保護與修復專項規劃。從“總規”到“詳規”再到“專規”,保護區建設管理向著專業化、精細化走深走實,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有關體制、法規也日臻完善。
黃河入海,生態東營。守護大河之洲,東營凝心聚力,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擦亮城市底色,繪就一張張大氣磅礴的宏偉藍圖,擘畫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奮力開創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馬寶濤